在半导体制造领域,超纯水是关键原料,其纯度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与良品率。半导体超纯水设备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,确保水质达到超高纯度标准。以下是其主要实现方法: 一、预处理阶段
预处理是超纯水制备的第一步,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、颗粒物、微生物、有机物和部分离子。预处理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:
1、原水箱与原水泵:储存原水并提供稳定的供水压力。
2、石英砂过滤器:通过物理过滤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。
3、活性炭过滤器:吸附水中的有机物、氯等杂质,降低水的化学需氧量(COD)。
4、软水器: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、镁等硬度离子,防止后续设备结垢。
5、保安过滤器: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,确保进入后续系统的水质。

二、主处理阶段
在主处理阶段,超纯水设备采用多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来进一步净化水质:
1、反渗透(RO)技术:通过半透膜在高压下将水分子与溶解盐类、有机物、微生物等杂质分离,去除率可达99%以上。这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的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(TDS)。
2、电去离子(EDI)技术:EDI技术结合了离子交换树脂和电渗析技术,利用电场的作用使水中的离子定向迁移并被吸附在树脂上,从而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离子。EDI系统能够将水的电阻率提高到15MΩ·cm以上。
3、离子交换树脂:在EDI之后,通常还会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深度脱盐处理,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纯度。离子交换树脂能够吸附水中的微量离子,使产水的电阻率达到18MΩ·cm甚至更高。
三、精处理阶段
精处理阶段是为了确保水质达到半导体生产所需的超高纯度标准,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1、抛光混床:抛光混床是超纯水制备的最后一步,通过高纯度的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微量杂质,确保产水的电阻率达到18.2MΩ·cm。
2、紫外线消毒:紫外线消毒技术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,确保水质的生物安全性。
3、TOC去除:通过TOC-UV灯装置或活性炭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有机碳,确保水质中的总有机碳(TOC)含量低于1ppb。
4、脱气处理:在半导体超纯水生产工艺中,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去除非常重要。通常会在EDI后或抛光混床前安装脱气装置,采用高纯氮气吹扫和真空组合模式,将水中的溶解氧降低到10ppb以下,甚至更低。
四、水质监测与自动化控制
半导体超纯水设备通常配备先进的水质监测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。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,如电阻率、TOC、pH值等,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,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启停、故障报警和远程监控,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。
通过上述多级工艺的协同作用,半导体超纯水设备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杂质,确保水质达到超高纯度标准,满足半导体生产对水质的严苛要求。这种高纯度的水质对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清洗、蚀刻、光刻等工艺至关重要,能够有效提高芯片的性能和良品率。